通过内在连接恢复平衡
by Chariji, 2010, Chennai
问:在西方人们觉得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,那么为什么要转向灵修呢?您的意见如何?
答:我同意!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。但需要记得他们只是经营好了其中的一半,那就是物质生活。不幸的是多数人并不知道还有灵性这一方面。更让人疑惑的是以为宗教就是灵性、鬼怪就是灵性,或者这种神秘主义是灵性。其实并不是这样。所以,假如他们知道经过一种训练就会发现有两个部分,其中一个部分做得很好,另一个部分做得并不是那么好。这就是让我们在个人生活中出现失衡的原因。很遗憾的是有那么多伟大的哲学家、广为人知的哲学家却会去寻短见,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把灵性放在头脑里面,而不是这里(指心)。
爱也是这样,你有头脑的爱并没有心中的爱。爱不是去想的东西,而是去感觉。那么灵性也是去感觉、去实践,而只有真正进入灵性生活,发自内在成长,就像我大师所说的首先成为一个人。那么,人的意思是说能够去爱,能够有慈悲之心、同情,甚至去分享。如果再进一步,在想自己之前首先给出,那就是绝对的无私。只有一个有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知道这两者的区别,即把物质生活做得很好和把整个生活全面做得很好。
问:我承认西方把一半做得很好,那么他们需要另一半吗?
答:你可以想象他们为什么不高兴。我认识很多地位重要的欧洲人。某一位什么都有,豪车、两三个妻妾,住在庞大如宫殿的房子里,但是每晚都要服用大量的安眠药,外在形象是一个集团大老板。
问:但是,我们通过灵性会获得什么?
答:获得什么?我们不是获得什么而是成为。
问:我们究竟成为什么呢?
答:我们成为,就好像在爱中如果有肉体的部分却没有情感的部分,你会得到满足感吗?会得到快乐吗?不会,所以现代人的一种倾向把爱物质化,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。这会发生什么呢?由于他们找不到幸福,他们会不断地去想,假如获得越来越多,也许就会更好了。金钱也是,钱越多我就越幸福,权利越大我就会越幸福。其实不是这样,相反外在的越多,钱越多、权利越多,你得到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。
问:这个不用证明大家都知道。那么如何成为呢?
答:通过去思考内在生活,坐下来看着自己的内心,知道真正的自己就在心中。我们已经失去了与它的连接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、启示都已经没有了。你们看甚至在音乐方面的价值都开始堕落,为什么我们的艺术标准都已经降低了?因为我们失去了与心的连接。
问:宗教与灵性相同吗?
答:完全不一样。宗教指的是这种仪式化的部分,是一种从外面走向上天的途径。认为祂在那里而我在这里,我必须向祂祈祷,还需要一些道具,还需要各种形式,还要跪下来、还要磕头。灵性是给你内在的连接,外在的一切就不需要了,所以很简单。我们在灵性中我们说很简单,所以达到祂的方法也必须简单,不需要上天堂或者是到深山、海拔很高的地方去崇拜祂,难道祂不在这里吗?
问:难道是一种偏见认为必须放弃俗世生活,成为一个遁世者才能达到?
答:我觉得更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。人们觉得去教堂、去寺庙是一种习惯。这是一种社会习惯,不是内在的一种习惯——我爸去,我爷爷去,我也去。从小我们就受到这种训练,我们就做各种手势,不论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,犹太教还是回教,还是印度教。这更多是一种传统,而不是真理。
问:但是在宗教当中,比如说在基督教中也有内省的练习,他们在寺庙里面也会重复一些经文。
答:但只是留给那些神职人员,不是一般人。一般人去教堂只是听听讲演就出来了。这是第二个问题。他们感到满足,觉得自己去了教堂,义务就算履行了。他以为是对上天的履行,其实对自己的履行更重要。
问: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对生活是否有正确的态度?
答:这个就很难说了。因为任何成功的人士——我的意思是物质上的成功——必定会声称自己的态度是对的,否则达不到顶峰,假如你没有正确的态度。但是就像我说的,假如你是个人,有人性,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让他人能够成长。你就好像一个学校的老师或者大学教授,你在训练他人,在过程中也许会获得薪水,也许有自己的车,有这一切。但是你主要的工作是为他人提供训练。如果有这种态度,那么慢慢你就会变成具有同情的能力。为什么这个学生比那个学生好,同样都是人,都有头脑,而且可以假定上天不会给我们不良的元素。所以我应该更多去注意失败的例子而不是成功的例子。因为成功的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而我必须去帮助这些弱小的学生。但是现在这些学校只想要最优秀的学生,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就丢一边,你失败就完全没有用。
所以,失败并不说明你是一个没有用的人,怎么可能说你没有用,每一样东西都有用。我们需要找到那个人的优势。就好像毕卡索,他是画家,他不可能成为汽车制造公司的老板。所以,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自己的优势,是因为他们让自己内在的启发能够得到表达,然后就忘记了其他的一切。他就说我只想画画,另一个人就说我只想唱歌,正是这个事情使他们走向这个领域的顶峰。但是我们的物质生活中,好像成功第一,成不了成功的音乐学家就做医生,不然我就做网球手…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手。
问:那么随着灵性成长,我们作为人会不会发生变化,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?
答:当你在灵性上训练一个人的时候,所有我们所说的变化就是把人的生活正常化。先把他人放在前面,去爱而不是憎恨,施舍而不是抢夺。因为你会有一种信仰:属于我的不需要去祈求、不需要抢劫、不需要盗窃,就能够获得。
问:辩喜曾经写到生活的艺术是在不祈求的情况下作为乞丐。
答:是,这也是巴布济所说的,我们说寻求而不要祈求。包括知识,你是去寻求,好像做研究一样去发现。
问:我想进一步了解当人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他们想知道自己转向灵性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?
答:其实唯一的办法是你真正去练习。
问:有没有什么练习是灵性最基本的?
答:冥想,没有别的。为什么冥想?因为只有在冥想当中你能够向内看。而假如你在念经或者是祈祷,只是在不停重复。你的头脑就会变得麻木,它并不活跃,它好像是麻醉了自己。所以,重复只是让你的头脑变钝。而在冥想当中,你是放下一切,唯一留下的东西,有一天你就连接到了自己的心。然后你就知道了这一切到底是在说什么。
问:有些人说灵性是无法捉摸的,是一种幻想而不是真理。但是另一方面您说真理是灵修的目标。
答:这就看你对真理的定义了。你以为一切都是真的,因为我能触摸、我能看。那么对一个盲人而言,这又是什么真理。而假如是聋哑人士,这宇宙就不存在了,因为他看不到、听不到、摸不着。但他依然可以去写一本书,他是用气球去接受训练。所以,你想培养这种领悟能力,没有这些感官的情况下其实也是可以的。
问:现在有些人意识到自己是寻求者,那么他们会试试这个、试试那个,我们如何知道哪个体系才是值得信任的?
答:我想问题是他们是寻求者,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求什么。假如我想买条鱼,我去书店问人家有没有,当然没有。他会说我可以给你一本书教你钓鱼,至少跟鱼有关系,你可以买,但是没有鱼。你到市场说有没有鱼,他说我给你马铃薯可以和鱼一起煮,煮出来的味道会很好。这是你的问题,因为你找错了地方。
所以人们有一种内在的渴望,这也是为什么我大师说,当这种渴望开始的时候,请坐下来冥想,自己去冥想,请上天给你指引道路。这个甚至大家都可以做到的,因为不知道到哪里去找。你来找我,我就会说自然之道最好,你去一个佛教徒那里,他会说佛教是最好的。所以,为什么我们不会说自然之道是最好的,我们会说它最有效,行之有效。
问:有一些迹象说如何去相信一个体系,因为很多体系都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东西。
答:八成的情况下不能够责怪这些体系师父们,因为你到他那里,他只能给你他所拥有的东西。我们之所以有被欺骗的感觉是因为自己觉得“我想要得到什么而他却给了我什么”。你去书店只能给你一本书,然后你就说“我上当了,我本来是去买鱼,结果那个人骗了我。”当然,有两成会是骗子,也想拿你的钱财。但是我的原则是,如果要你的钱就远离他。
问:好像巴布济提到感觉到平静这些,这难道也是一种特征吗?比如说去找了一位大师,想知道能不能信任他,巴布济好像提到在他身边的时候应该能够感觉到一种平静。
答:是,你应该感觉到。但是你也必须带着开放的心坐下来,看看自己到底感觉到什么。他也举了个例子,比如说你坐在火的旁边或者一块冰旁边,应该会感觉到热或冷。但是如果盖上被子,当然就感觉不到东西。现在我们的头脑就是这么一张被子,就说这个人我能感觉到什么?你已经想好了不会感觉到任何东西。因为感觉取决于你,知识取决于书和老师,但是感觉取决于自己。
问:这也是问题,也许你能用头脑制造一些本来没有的东西
答:是呀,这是幻想,因为我们对自己头脑的杂技是那么的投入。有一个法则说你在找什么一定会找到。你想找蛇就一定会找到蛇。
问:所以要想知道我到底应该寻求什么,我应该坐下来冥想?
答:所以开始没有导师,你应该坐下来冥想,“上天我应该怎么办?到哪里去找”我相信答案会出现的,不是一次冥想。也许需要冥想三个月、四个月,但是答案会出现。
问:或者祈祷?
答:不是祈祷,祈祷没有用。这本身就是祈祷,真正的祈祷是直接去连接。宗教里的祈祷是一种仪式,你去找神职人员。我与我的创造者之间不应该有中介。只有我在这里祈祷(指心),对这里我自己去祈祷我才能找到。在基督教中,所有宗教都说上天就在你心中,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。
问:那么在西方很多人有心理上的问题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找一些心理医师,有的会去找灵性人去帮助他们。
答:假如他们是真的生病恐怕帮不了。就像我前面提到,灵性会把我们正常化。所以如果有规律按方法去修习,无疑会让自己整个生活正常化,但假如你的正常状态都是稍微有一点病态,那么灵性并不是医药,也不是赚钱的方式,也不是获得爱或者掌握权力的一个途径。但是能把你变得正常化,你的感官功能会平衡。所以,你就能做需要做的事情,而不去想后果。这不是说错误的事情,我只是在说正确的事情。因为现在你的头脑只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,而你本能地会找到需要找到的答案,你需要的一切而不是你想要的。自然之道严格区分需要和想要,需要食物,想要披萨、烤鸡等等。而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去解决,而不是完全沉浸于物质的领域,去积累钱财、谋求权力声望等等。比如你一天有二十块钱就足够,你为什么要在银行里有两万或者二十万。
问:有些人会说我有正常的生活,但是正常的生活很无聊啊。
答: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正常过,他们总是在高低起落。这种起落没有办法持久,很快就会耗尽。就像这些网球手,一年之后就会出现事故,身体不好坚持不下去了。
问:那么如何知道一个人处于灵性状态?
答:如何辨别,当一个东西变得很自然地时候,你没有办法去分辨。就好像道家有一种说法,鱼并不知道自己在水中。你在什么情况下能知道,对你的状态不自然的东西你能知道。把我丢进水中,我就知道我在水中,因为我无法呼吸,我知道我可能会溺死。你把鱼拿出水,它就知道不一样了。在自然的状态下,它无法知道自己在水中。现在我在空中,我感觉不到我在空中。哦,你把我置入真空中,我就知道原来我需要空气。对于一个既没有高兴又没有不高兴的人,平衡的意思代表不可能有那种狂喜,也不可能沮丧颓废,我可能在中间,所以我怎么知道这个状态如何。就好像睡觉的时候谁知道状态如何。我睡得很好,不对,我睡了。因为我九点钟睡着,六点钟起来了,所以没有干扰就假设是良好的睡眠。其实就是正常的睡眠,睡了,仅此而已。
问:然后我们会通过灵性连接上天?
答:我们不是用上天这个词,我们就用大我这个词。因为上天就在我们心中,你说上天无所不在,你不能把祂固化在某一个时空、某一个地方、某个天堂,然后说上天在那里。如果说上天无所不在,祂也一定在我心中,我就在这里找祂。如果祂在这里,这就是我了,就在我当中。我就不需要带着恐惧和内疚去找祂,因为祂就是我。所以我就说朋友,然后拍拍这里,祂说是。我说这个事情,祂说“我知道,事情发生前我知道,正在发生的时候我知道,下面要发生什么我也知道,你交给我,我会处理。”这就是上天在这里的价值。如果只是在外面,就变成奖罚功能了。
所以为什么宗教现在让人产生反感?我才不要内疚。多数基督徒都会说教会让我感到愧疚。因为说不要如何如何,有这种十诫,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,并没有告诉我该如何。但是灵性会告诉你该怎么做。因为这是你的心说,“停,已经足够了。你已经足够享受这些豪车,这些女孩,这些钱财。停下来,发给别人。”为什么多数人知道已经有了足够的,他们就开始建立什么基金会,甚至比尔盖茨也要阔绰地去施舍,为什么?因为你有那些亿万之后,即便是现在手头有20块钱你给出两块,你看看自己有多高兴。你看到一个孩子那么开心的时候你就会高兴。
问:巴布济提到,人的进化是从兽性人到人性人到圣性人,您能不能解释一下?
答:这个我并不主张把它称为兽性。毕竟禽兽只是自然地服从自己的直觉。饿了就吃,吃草的它就吃草,但是我们认为老虎很残酷,就说他和老虎一样残酷,但其实是在污蔑老虎。我们表现得像禽兽一样,我们就说禽兽般的行为。我不知道动物会如何去称呼。所以不能这样去说。当然这也是事实,我们一开始有很多动物的特征:野心、恐惧、贪婪,我必须占有一切。我们一开始都带着这些东西,但是慢慢地当我们摆脱这些变得更像人的时候。没有任何东西是我的,除了我想要的那些。我需要两块面包就两块面包,不需要二十包大面包。所以,毕竟之后东西只会发霉变质。所以我就学会了,我需要的是什么,只需要两块面包,这个我很轻松就能拿到。
所以人的倾向慢慢会进来,不要留下来,给出去。然后就到下一个,让其他人走在前面。就像在欧洲,进入车厢先让女性走进去,这是一种文化和公共的行为,但在家里会不会这样做?因为有一个说法,如何知道一个人有没有修养,你看看当他认为自己没有被观察的时候,他的行为怎样,那才是真人。你在公众场合表现得很有礼貌“女士,请”,给她开门等等。这些都是一些人造的习惯,我会说只是一种堕落的文化形象,心中并没有真理。假如这变为一种真理,而你有风度,发现一名女士,不是因为她软弱,而是因为她是长者和女性,不是因为她是圣者、罪人、哲学家,而是她的年龄让我觉得她应该受尊重。也许她会受伤,她受伤我就会感到愧疚,因为我本来可以把座位让给她。
所以,这符合我的利益,把东西交给别人而不要留着自己享受。所以,我们就会发现,我可以高兴,我可以富有,我可以智慧,但只有当我周围的人都富有才可以。如果周围都是病人,我不可能健康。即便所有的测试都说明我的血压、血糖都正常,但是我很难过。所以,这就是为什么你们过去五十年会出现那么多心理疾病。
所以,神性状态就是你完全没有自我。在人性状态中我们是差不多无我。神性状态只有内心的我,没有外面的我。完全谈不上我这个查理明天做什么,没有这个问题。因为这是永恒的,就在我心中,我也是永恒的。假如我是永恒的,何必去想我明天会怎么样,我昨天做了什么。
问:然后对死亡的恐惧都会离开?
答:是,这是第一个。因为你会发现,在永恒中你不可能有死亡。所以,在我们的吠陀中举了一个例子,好像脱下衬衫穿上新的衬衣,并没有死亡。所以对灵魂而言,身体也是一件衣服,也许你会决定不要换衣服,就做一个灵魂,为什么会有恐惧。
问:所以灵性是达到一定的状态,让你不再依赖于身体的需要。
答:是,因为大自然并不会忽略任何一个成分。就好像在基督教中说一只鸟、一片叶子都不可能在其不知道的情况下掉下来。不是我们说的“我知道”这个意思,而是某种振动。好像有风我就能感觉到,如果我穿着外套就感觉不到。所以这种感觉不到和缺乏敏感度是因为我封闭。当我开放的时候,我当然会开放于所有的影响,热气、凉风都会有。所以夏天热,冬天冷都是正常的,
问:所以圣人岂不是不应该被任何东西所左右,始终保持一致,不被任何东西影响?
答:他不被影响不是因为没有感觉到,他以另一种方式感觉到。比如说有地震,始终想着自己的人会逃跑,而圣人会想着别人。因为他知道没有死亡,他不可能死亡。
问:您能解释一下什么叫死亡?
答:假如您是一个德国大集团的老板,你是一把手,你才不会害怕被炒鱿鱼。你是唯一不可能被辞退的人,所以你怎么可能会害怕被辞退。但你去找心理医生说自己怕被炒掉,“你怎么可能被炒掉,整个公司都是你的呀。”“但是,医生,这就是问题。”死亡只不过是条件的一种改变,仅此而已,所以不需要害怕。假如我从这里去德国,你怎么知道我还能活着回来。所以我们只是担心人家不回来了。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死亡。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,我不知道欧洲怎么样,有些母亲失去了婴儿,会说希望婴儿能回到我家里。你怎么知道你这个娃娃就是那个娃娃。就好像一个芒果掉下来,你说希望这棵树又能长出一个芒果。它可以长,但不是同一个芒果。这就是我们的愚蠢。而这种愚蠢就是由于依恋、执着而产生——我依恋这个小孩子。
问:您说不应该执着,对一个灵性的人而言,不应该执着于任何事情,
答:爱与执着,如果能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——执着是束缚,爱是自由。不仅是有爱的,给爱的都会给出自由。人们之所以不明白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去爱。母亲们只想占有,占有是因为执着。执着会导致孩子有一种束缚窒息的感觉,妈妈这么说,爸爸这么说,所以他们就会想逃跑。如果有任何东西想逃跑,那就说明没有自由。当人们自愿走过来,愿意待在你身边,那就是因为自由,有自由过来、有自由离开。这是一个很小的测试。
问:请问灵性当中,道德是否重要?
答:我想基本的道德是不要浪费资源,人的资源以及大自然的资源。我甚至认为性生活也是。因为性生活是创造的力量,如果把它浪费在图乐享受,我想这才是问题,而不是一般所说的罪过。不要浪费食物、不要砍伐森林。我们现在有这些环保人士,甚至不让你斩一根草。所以大自然说我给,你可以利用、可以善用,但不要滥用。这对我而言是道德的一个基本法则。
问:他说他读了您的一本书,里面提到最终会化为爱。他希望您能解释一下,爱是怎么一回事,如何成为爱?
答:对我而言爱是一种生存状态,他不是一种行为。在一般人的理解当中爱是一个动词,我爱、他爱、你爱,还有做爱,都是动词都是行动。但对我而言一样,就像蜂蜜一样对大家而言都是甜的,不是对你而言很甜,对他而言很苦,因为已经化为了蜂蜜。所以,要成为甜的,就要有这种甜的性质在里面,否则只是在演一个角色而已。所以我的概念,这也是我的信念,经过三十年的灵修,我觉得当你连接内在,变得越来越像人,慢慢走向圣化,一步一步走向圣化的时候,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像爱,最终我们就是爱。我们不是去爱而是成为爱,而来找我们的人都会感觉到爱。不是大师爱你,是你感觉到他是爱的那个部分,我能感觉到。我尝到蜂蜜的时候,感觉到甜,不是说对我而言很甜。所以,这是一种我内在的生存状态的出现。这个是一个事实,我亲眼看见其发生。
问:我现在记得我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进化,有些人会觉得灵性是进化的力量,会让整个人类走上一个更高的层次,请问难道灵性是进化中的下一步?
答:按照那么多的哲学家、神秘主义家以及预见那么多事情的人的说法,的确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灵性的世界。只不过是说人应该变得更加灵性,变得更加像人一样。并没有叫灵性世界的东西,假如这些人没有灵性。这个世界本身也许跟灵性没有任何关系,而是我们灵性或不灵性。
问:这会怎样发生?
答:这会发生,因为与其这里一个、那里一个在修习,会变成爆发式的成长,大家都想修习。因为大家都发现达到了物质生活顶峰之后,他们发现却没有想要的东西,没有爱、没有幸福。所以这种寻求就会发生变化。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灵性感兴趣。也许他们的寻求没有带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,但还是有寻求,不是吗?所以,这必须发生,而且毫无疑问一定会发生,
谢谢!